“一平三增长”背后的管理密码——南沙三期全外贸模式下的降本增效实践
2025年,南沙三期站在了投产十周年的新起点上,码头业务发展迎来历史性突破,实现全外贸作业模式的转型。在全新运营模式与“成本管理年”的双重驱动下,南沙三期秉持“多管齐下控成本,精打细算增效益”的经营理念,以“向流程要效益,以管控创利润”为行动纲领,构建了三维立体化成本管控体系:通过管理维度压实主体责任,依托技术维度提升运营效率,借助协同维度深化融合发展,全方位推动码头运营质效双提升。
制度为纲——以管理维度压实责任
积极响应股份公司分级管理要求,系统性构建全方位成本管控体系。公司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将2025年度预算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同步出台《南沙三期成本管控方案》。财务会计部动态分析人工、能耗等变动成本在全外贸模式下的结构性变化,通过专题会议和多部门对标,优化作业成本法指标适配性,确保成本动因与作业流程精准匹配。考核机制方面,创新实施三级管控:优化拖车指标口径,新增存货使用率指标强化采购监管;实时监控单位可变成本、设备能耗等数据,联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异常指标归因分析,形成”监测-考核-改进”管理闭环。
数字赋能——以技术维度提质增效
今年上半年,财务会计部与信息部协同创新,打造财务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实现了收入模块数据与各项考核指标的系统自动采集与可视化呈现。该平台不仅为管理层提供了实时监管工具,更助力各部门基于精准数据优化成本决策。

【图:财务数据集成管理平台】
在技术管理领域,南沙三期充分整合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依托DeepSeek-R1大模型的性能优势,构建了智能化设备管理体系。该系统具备故障快速诊断、维修流程标准化、紧急抢修方案优化等功能,显著降低了人力与采购成本,提升了运维效率。

【图:AI设备管理系统】
运营优化方面,智能堆场管理系统自4月上线运行以来成效显著:通过多Agent协同决策机制,落实”三不原则”优化堆场策略;借助智能规划与精准归位技术,降低运输能耗和时间成本;结合人工规则与算法调节,减少外集卡滞留;实现TOS系统与智能选位互补,降低操作失误。目前堆场利用率预计突破75%,翻倒率控制在13%以下,更实现了装卸全流程的智能化协同作业,装卸效率全面提升。
目前,南沙三期正全力攻关船舶智能配载、智能调度等核心信息系统研发,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成本管控与运营提质增效。
展望未来——以协同维度促进融合
通过多措并举的成本管控“组合拳”,实现“一平三增长”的阶段性成果。据快报数据显示,“一平”体现为成本同比持平,“三增长”则表现为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5%、利润总额同比大幅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成本管控既是一场攻坚突破的硬仗,更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持久战。面向未来,南沙三期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管理创新与数智赋能,深化业财协同,促进融合发展。继续践行“向流程要效益,以管控创利润”的成本管理理念,持续优化运营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文: 陈锴 任晓晴 /图: 严永洪 )
【 纪检举报电话:020-84528605 纪检举报邮箱: jwb@gznic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