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组长 | 守护港口设备的“排头兵”
【编者按】今年2月份,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十佳班组”终评顺利举行,南沙三期工程技术部大机班组在终评中脱颖而出,荣获广州港股份公司“十佳班组”荣誉称号,“十佳班组长”赵伟龙同志凭借对机械维修技术的痴迷和对港口事业的热爱,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破解维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熟练掌握多种维修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他带领团队保障着港口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港口生产作业保驾护航。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他叫赵伟龙,是南沙三期工程技术部前沿设备主任,带领团队担负着码头作业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职责。从维修车间到码头前沿,一处处作业现场留下了他们团队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熟练的工作技能,守护着港口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码头生产顺畅。

2011年,赵伟龙进入广州港,成为了一名技术员,看着码头庞大的作业设备,刚踏出校园仅23岁的他,在震撼的同时显得有些束手无策。面对挑战,他不仅没有一丝畏惧,内心还略感兴奋,当时他就暗下决心,要以最快的速度学习掌握港口设备维修的技术技能,让这些“大家伙”安全、高效的服务码头生产。
为此,他白天泡在现场,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细节,晚上挑灯夜战查资料、看图纸、做笔记,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充分融合,不断摸索、钻研。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他从一名“萌新”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机械工程师和电气技师,成为了掌握多种维修技能的复合型技术尖兵,并走上了带领团队的管理者岗位。
“设备只有运作的时候,才能创造价值,我认为保障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有效作业时间,才是提升生产效率的核心。”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作业设备在维护保养中降本提效,赵伟龙有着自己的坚持。
从撰写龙门吊发动机飞轮、场桥重量传感器装配维修工艺指导书,到主持门机臂架有限元分析研究与应用项目,再到微型气动系统保护器实用新型专利研发,他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与技改技革实践活动。2018年至今,赵伟龙所在班组共获得了12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部级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广东省“五小”优秀成果奖,5项广州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600万元。
赵伟龙带领团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涉及工作岗位风险的预防性教育和相关事故案例分析教育,让组员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他组织编写了10多份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课件,特别是针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组员进行相应的操作技能培训,了解设备原理,熟悉设备和工具的性能,懂得正确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方法,参与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更好地实现了技能的传承。
如今,无论是大型作业设备的巡检、保养,还是设备的改造、抢修,几乎每一处维保“战地”都能看到赵伟龙的身影,在技术提升上攻坚克难,在设备管理中倾尽才智,赵伟龙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用勤奋刻苦、敬业奉献的精神时刻守护着港口生产,为港口设备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文:严永洪 何国荣/图:何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