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二) | 设备管理篇: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港口装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编者按: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南沙三期始终把科技创新、数字转型作为建设一流强港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推动港口向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发展,以“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深度赋能智慧港口建设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更好匹配,全面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本期《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港口装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设备管理篇》,重点讲述南沙三期着力研究港口装卸设备技术管理数字化新模式,连接生产、经营、管理场景,将人、机、物等万物进行互联,全力构建港口装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设备管理范围开始扩展,从前期规划、设计、制造到设备的选型、购买、运输、安装,再到正常使用、维护、报废等,我们将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称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设备的各个流程和环节。
长期以来,人们进行设备管理时主要集中在设备维护维修方面,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管理“四化”要求成为趋势。南沙三期研究港口装卸设备技术管理数字化新模式,连接生产、经营、管理场景,将人、机、物等万物进行互联,构建港口装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1.转模式——转变港口装卸设备巡检方式

码头传统的计划性巡检与故障后维修方式有显著的局限性,耗时、耗人工且早期故障难以发现,从根源无法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与管理。
南沙三期在推进自动化码头建设的进程中,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149台港口装卸设备仿真、监测、预警、定位和分析一体化的智能运维平台,更加发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 转架构——打造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港口装卸设备运行状态、现场工作运维情况与各项设备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各项业务的执行过程进行科学、系统地梳理,实现对设备的闭环管理目标,确保设备在计划阶段、使用阶段、维修管理阶段直至报废阶段都能得到针对性的管理,最大化提升港口设备的使用性能。技术人员可以在电脑端及移动端上使用,拓宽了使用场景,全面实现了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计算机化管理。
3. 转方法——建立技术管理可视化决策中心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是以人工抄写记录存档的运行模式。在如今科技信息时代,陈旧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新要求,它存在着操作速度慢、散乱、复杂等一系列缺点与不足。
通过对设备各种运行大数据深度挖掘,与码头生产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振动监测系统、EP和物资管理等各类生产组织系统关键数据汇聚结合,形成数据治理体系,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将设备现场维护经验转化为算法逻辑,对海量数据进行加工提升,搭建设备综合管理模型,建立技术管理可视化决策中心。

技术管理可视化决策中心将日常管理工作数字量化,实时跟进月度工作计划和每周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技术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数据大屏实时了解设备各项指标运行情况,实时跟踪设备维修、保养进程,查阅设备整体成本或单机能耗等,提高现场技术人员工作效率。(文、图: 何威誉 )
【 纪检举报电话:020-84528605 纪检举报邮箱: jwb@gznic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