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一) | 生产操作篇: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升级
【编者按: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南沙三期始终把科技创新、数字转型作为建设一流强港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推动港口向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发展,以“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深度赋能智慧港口建设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更好匹配,全面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本期《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升级——生产操作篇》,重点讲述南沙三期围绕码头生产效率提升,通过“转模式、转架构、转方法”三个方面,实践与探索相结合,实现从传统码头向智能港口的数字化升级与智慧化转型,全面提升操作管理智能化水平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港口是落实“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南沙三期围绕智慧港口建设,以“基础设施智慧化”为基础,以“港航数据融合化”为核心,以“运营管理智能化、贸易物流便利化、创新共享生态化”为方向,助推港口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

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操作管理智能化水平,南沙三期通过“转模式、转架构、转方法”三个方面,实践与探索相结合,实现从传统码头向智能港口的数字化升级与智慧化转型。
【1.转模式】生产作业模式和监管模式的转变
南沙三期引入自动化设备、可视化监管设施,大力推动自动化作业进程,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生产管理模式。

空箱、重箱自动化轨道吊人机配比将近1:5,即每位机械司机可以对应操作来自5台自动化轨道吊机械的作业指令,自动跳转、无缝衔接。
未来的转变方向,将更多自动化设备加入到生产操作当中,实现从港内司机驾驶到无人驾驶拖车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探索作业模式的兼容与转变可行性。

监控管理可视化是实现智慧港口的关键一环,实时、全面地采集和分析作业数据,将数据结果通过监管平台可视化展示,把生产现场监管工作从“事后倒查”转变为“实时识别,及时干预”,有效提升港口生产管理效率。

港内拖车监管方面
从以往由监管人员观看港区现场监控视频画面巡查,转变为系统自动跟踪、判断车辆定位,及时向监管人员提示违规行为预警。不仅可应用于安全监管,还可联动自动化作业流程,自动触发区域作业指令,辅助提升指令调度智能化水平。

人员监管方面
以往需要监管人员人工判断拖车司机的出勤精神状态,现在通过影像数据采集,系统可自动识别司机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当识别到违规行为时,语音提醒司机注意安全的同时,向监管人员发出预警,提示及时干预该行为,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2.转架构】连贯、完整的智能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搭建了更为连贯、完整的智能管理体系,从以往零散分布的信息管理系统,转变升级为全作业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信息技术赋能生产流程各个节点,实现数据联动,让流程更具有连贯性。


【3.转方法】算法助力生产方案决策
“转方法”是指“决策方法”的转变,从以往仅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判断实施生产决策,转变成搭建“虚拟三期”环境,引入智能配载、智能堆场、智能仿真等技术思路,基于现有海量生产数据,挖掘潜在价值,根据实际作业决策需要,搭建算法模型,一方面利用算法助力实际生产决策,另一方面能在“虚拟三期”环境中校验方案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降低在实际作业环境中试错的风险。

( 文、图 :任晓晴 )
【 纪检举报电话:020-84528605 纪检举报邮箱: jwb@gznic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