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减压、身心赋能”——南沙三期举办员工心理健康专题培训
75万尾鱼苗入珠江,南沙三期开展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
8月10日,南沙三期在南沙区十九涌渔人码头开展支航道疏浚工程增殖放流活动,70多万尾鱼苗在此游向珠江,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代表到场指导和见证,广州港务局海港分局、南沙港区兄弟单位以及南沙三期有关部门代表共40余人参加活动。

图:南沙三期副总经理丘伟浩宣布活动开始
据了解,增殖放流是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是南沙三期实施生态补偿,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举措,这次活动投放鱼苗超过70万尾,包括黑鲷、长毛对虾、刀额新对虾和卵形鲳鲹等4个品种,这些鱼苗品种规格整齐、质量优良、检验合格。

“开始投放!”随着一声响亮的指令,渔业工作人员对即将投放的苗种规格及数量进行核验把关后,活动人员在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代表的监督下,将一个个装有鱼苗的盆子通过一个斜板将鱼苗们慢慢投放水域之中,一尾尾鱼苗,顺着放流槽欢腾而下,“滑”入生机勃勃的珠江水域。



近年来,南沙三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并于2020年荣获“全国四星级绿色港口”。2023年6月,南沙三期支航道疏浚工程项目动工,项目在设计、施工期间,始终把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处理好项目建设和生态资源保护关系,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中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
小贴士:增殖放流又叫人工放流,是指人为地向海洋、河流、湖泊等天然水域投放鱼苗、蟹苗、虾苗等水产动物幼体的一种措施。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能够有效增殖鱼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文、图: 严永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