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鉴今诉港情 承古启新说奋进——工程技术党支部开展“知港情,通港史”读书分享活动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广州港历经两千年仍长盛不衰,其深厚的海丝文化赋予港口人奋斗的力量。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认同感,近日,工程技术党支部开展了“知港情,通港史”读书分享活动,支部全体党员参与其中。

此次活动不仅掀起了“知港情,通港史”的热潮,还激发了党员们团结奋斗、勇毅笃行的信念,在支部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党员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紧密合作。活动过程中,党员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对港情港史的理解,现场气氛热烈。通过交流,大家对广州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港口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奋进的精神。
通过深入了解广州港及南沙三期建设发展的历史与成就,支部党员能够汲取前辈们在港口建设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支部党员们表示,以史为鉴,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秉承千年海港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情怀、广阔胸襟和拼搏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未来,工程技术党支部将继续开展各类活动,激励党员们在工作中勇毅笃行,共同书写港口发展的壮丽新篇章,为广州港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党员读书心得体会
大机班组 周礼桥:“知港情、通港史”读书分享活动,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十年前。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入职十年以来,我见证了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从一片滩涂到现代化码头的华丽蜕变,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公司的发展进程始终步调一致。
港口技术管理工作需要一份甘于扎根现场一线的“港口情怀”,这种情怀是对港口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是对港口设备和技术发展的精益求精与不懈探索。在这份情怀的引领下,我们在风雨中同行,在寒暑中前行,也见证了码头的快速发展历程。
未来的十年,必将是南沙三期强港建设的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港口情怀”为帆,以技术创新为舵,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广阔的海洋,为南沙三期的智能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大机班组 陈书楷:通过此次“知港情,通港史”读书分享活动,我不仅对南沙三期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知港情”让我们看清了前进的方向,“通港史”则让我们坚定了奋斗的信念。作为抢修班组长,我将带领班组从三个方面发力:以史为“锚”,传承港口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锻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过硬作风;以情为“舵”,精准对接港口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抢修服务的专业价值;以新为“帆”,积极拥抱技术创新,为智慧港口建设保驾护航。未来,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的“抢修力量”!
大机班组 黎永康:非常感谢南沙三期提供的广阔平台以及师傅们的倾囊相授,让我从一名“新手”逐步成长为“多面手”,从最初的“摸索学习”到如今的“主动引领”。在此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传统码头向半自动化改造的项目,亲眼见证了龙门吊司机从高空驾驶室转向中控室远程操控的智能化转型过程,深刻感受到港口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通过阅读员工港情港史宣传册,我重温了港口发展的辉煌历程,特别是在绿色智慧港口建设篇章中,行业标准的制定、科技项目的落地、发明专利的涌现等创新成果令人瞩目。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港口的技术实力,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班组的强大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之路,赋予了我满满的奋斗力量。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弄潮儿”的敏锐,紧跟行业前沿,同时坚守“螺丝钉”的务实精神,脚踏实地为港口的智能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 蔡标伟/图:王文志)
【 纪检举报电话:020-84528605 纪检举报邮箱: jwb@gznict.com 】